選擇過程我覺得我已經入坑小米了,家里各種小米生態鏈,對小米產品認可度大有提高。 普通家庭的低成本智能化就靠小米了,米家全套雖談不上信仰,但真心種草。 前陣子在家作為火鍋主力的電磁爐掛掉了。 直接扔垃圾箱了,完全不顧爸媽說的,修修吧,不能修好嗎? 我只覺得修理費會很不合理,比如: “不管修不修得好,拆開就要先交50”之類的。。 不知道值友們有修過的沒。 我竟不記得之前買的是什么牌子。 傳統家電大廠只能用怒其不爭來形容,外觀功能千篇一律,也毫無技術創新。
來感受下什么叫萬變不離其宗,改改顏色和配花,一萬種電磁設計提筆就來。 我很費解傳統家電廠商電磁爐的營銷可能更多靠的是贈送的鍋碗瓢盆。。
作為家用電器領域的行業攪局者,我想說小米干得漂亮。 購買過程偶然在長沙剁友群里面看有人聊天十點搶米家電磁爐。 我是對小米這種饑餓營銷真心十分反感的。 但是去奸商處購買又加價太多。 在大媽這里學(節)習(約)多年的我,看只有五分鐘就開搶了,決定去碰碰運氣,畢竟搶到轉手都是賺。
還運氣特別好,晚到一分鐘也搶到了,這引來了群里搶了三次的群友的憤憤不平。 可我忘了搶湯鍋。。再去看時沒有了。 搜了下淘寶130+的價格。 我第二天又去搶了次配套的高顏值湯鍋。
不然會糾結死我。 開箱電磁爐和湯鍋分別用不同的盒子,直接外包裝就順豐寄來了。 米家電磁爐
這箱子的成色,我為什么覺得電磁爐是個壓艙底的貨,這存過絕對不少,非要限量供應磨人啊。
內包裝完好,無破損。
閃閃發光的面板
溫度探頭,擺上鍋子會壓下去,這也是個探測有無鍋具的探測器,不放鍋具會提示,并且不會開始工作。
面板尺寸十分小巧。
與我的利仁電餅鐺和飛利浦空氣炸鍋擺一起,顯得小巧可愛。
調節旋鈕特寫
底面特寫,有側邊散熱孔,中間的圓形排列的孔應該是強制散熱的風扇位置。
產品說明書 知吾煮湯鍋
外箱成色顯得比電磁爐外箱干凈。
內包裝安全無破損
蓋+鍋俯視圖
不沾涂層特寫,均勻細膩,可是不應該還有點凹槽存油的結構嗎?工藝難度大嗎?因為中間凸起,放油都在邊沿囤積了。
成功合體搭配挺合適的。但是與我想的有差別,不應該嚴絲合縫的嗎?下面還有這么多空隙。 使用評測燒水測試 用普通電磁爐和配套鍋具,均以最大功率將水燒開的時間來對比加熱的表現。
下面是本次評測的兩位選手, 左邊的是擋住牌子看不出是哪家的普通電磁爐和普通鍋。 右邊的是米家電磁爐+知吾煮湯鍋。
燒水量均為600ml膳魔師的瓶子裝滿的量。
插在同一個插座上,電壓該不會有差別。
均打開火鍋模式,調至最大檔。
放上鍋計時開始。
1:34秒,均無沸騰跡象,鍋蓋有水汽凝結。
2:05 傳統電磁爐開始沸騰,米家電磁爐鍋底產生大量氣泡,但是并沒有沸騰,有蒸汽散出。
普通電磁爐已經沸騰的挺歡快了
米家似乎很溫柔,但是鍋底的氣泡證明溫度已經接近沸騰。
終于沸騰了,劇烈冒泡了,此時時間3:27
同樣沸騰之后也比較溫柔,沒有水花四濺。相比之下看沸騰時的氣泡分布知吾煮湯鍋熱量更均勻。 小結:就單純的加熱而言,可能并沒有傳統電磁爐來的快速暴力,是最大功率限制了嗎?那我繼續測試。 功率測試那就直接開始測試最大功率,火鍋模式開機基本都是最大功率輸出。
開啟火鍋模式,最大檔。
米家電磁爐火鍋模式最大功率1691W。
普通電磁爐也調至火鍋模式,最大功率燒水。
測出最大功率1788W。 差別將近100W,難怪普通電磁爐燒水快。 但是均與額定功率2100W有差距,不知是不是功率插座的原因沒能驗證,燒水量不多可能也是原因。 橫向對比100W的差距是存在的。
但米家電磁爐的驚喜是溫度到達100℃沸騰之后,功率下降到625W。 保持水恰巧在沸點,應該是個溫度控制的舉措。 而普通電磁爐繼續在全功率輸出,水花四濺。 細心的我發現除了功率控制,鍋蓋的邊沿設計也起了作用。
普通鍋蓋
知吾煮湯鍋蓋 多出的邊沿很好的阻擋了凝結在鍋蓋上成股下流的水,導流回鍋內,不會隨著蒸汽噴出飛濺。 挺好的設計,點贊。 小結:對比測試小米電磁爐功率稍低,但是亮點在于帶功率輸出控制,以及鍋蓋設計有效減少冷凝水的噴濺,節能和人性化上更勝一籌。 既然帶功率控制那么溫度控制應該不在話下,繼續測試溫度。 溫度測試
溫度均勻控制精準是官方宣傳的亮點。準備用食品溫度計測試下是否屬實。 看曲線是直接控制的功率,非普通電磁爐的一通一斷,理論而言這需要變頻才能實現。 那就從低溫烹飪的溫泉煮蛋開始吧。
官方宣傳的溫泉蛋。
低溫烹飪的三文魚和牛排也挺誘人的。 低溫烹飪也是吸引我購買的一大因素,做健身餐就靠它了,鎖住水分和營養,易于吸收,也沒有刺激性。 (PS:除了煮雞蛋,其他的均需要低溫烹飪專用的真空袋,我淘寶了一圈,似乎沒有合適的,求大神指點)
上食品溫度計,幾十塊的淘寶貨,溫度差1-2度也算正常。 順便介紹下APP。
米家鏈接方式不多說了,需要連接wifi來實現更多智能功能。 APP里直接選溫泉蛋,再按下電磁爐上按鈕就開始了。 (PS這里要吐槽下,必須按按鈕才能開始,不能完全自動化,遠不及米家電飯煲來的方便,離家預煮就無法實現了,下班回家飯已煮好但菜還沒開始)
水要沒過雞蛋,就煮兩個蛋,換了個小不銹鋼盆,省點電。
前面板會顯示當前工作模式,溫泉煮蛋長達一小時。
測了下水溫,比設置的高了十度了,不應該是65℃嗎?可能溫度計不準?
換了個紅外溫搶,也有71℃。。難道都不準?溫度控制有問題呀。不知是不是個例。
瞄了一眼功率表,加熱時功率625W,保溫時功率3W。 所以這還是間斷式的加熱方式嘛,加熱方式和傳統的并無區別,宣傳里的“雙頻持續火力,穩如灶火”都是噱頭? 我認為這只是提高了控制精度,并沒改變控制方式。 倒是溫度很穩定,一直在70-71℃之間,還是看看成品怎么樣吧。
一小時時間到,聲音提示任務結束。
買家秀與賣家秀 這怕是失敗了,說好的豆花般的蛋白呢,說好的晶瑩剔透呢? 蛋黃倒是不錯,但是蛋清明顯是溫泉水溫高了,全粘在雞蛋殼上難以分離出來。 按我的想象應該是連著一起被蛋黃牽出來。 小結:溫度控制有問題,標榜的精確溫度控制看起來并沒有那么美好,至少差了五六度,是個例嗎?但按實測的功率變化情況來看不見得是個例。 炒菜實戰
咖喱土豆洋蔥雞翅(對,就是這么長的名字) 隨意發揮了下還不錯,家里剩著雞翅老婆不愛吃,咖喱也是,全給我一人默默享受,所以要多加點配菜老婆才吃幾口配菜。。 (PS比起生肉都能吃的我。。有個不愛吃肉的老婆真心伺候……)
簡單說下做法: 雞翅解凍劃口子便于入味,咖喱塊調水溶解,加油鹽料酒姜末拌好放冰箱腌制4h(時間我只是隨便一說半小時可能也夠了)。
電磁爐放油預熱170℃,加入雞翅翻炒至表面微微金黃。 配菜先放土豆,蓋上鍋蓋,火力稍微調小一格,燜個五分鐘。
再加入洋蔥、辣椒翻炒幾下。 再加入蒜葉拌勻關火出鍋。 我是沒出鍋,直接端鍋上桌了,誰叫這鍋好看呢。 味道還不錯,沒有燒焦現象,油煙也不大。 (PS:個人經驗一般不超過170度油煙很小,只有剛放雞翅的煎炸環節有少量油煙.) 小結:操作后沒有多少油煙也沒有多少從鍋內飛濺出來的湯汁油漬,全程比較干凈舒心,餐后洗鍋也不麻煩,水一沖就走了,即使難洗的咖喱也沒有殘留,只是鍋蓋上的油漬不好洗,傳統鍋也是這毛病。 噪聲測試 順帶加個噪聲測試。
剛買了個數字聲級計。 (本想用來測試鄰居半夜在家搞運動擾民音量,取證去物業投訴,但買回來之后樓上那小子似乎出差了。) 燒水測試中加熱至沸騰時間偏長,米家電磁爐顯得十分溫柔,我覺得可能也考慮了噪聲控制。 所以我用噪聲測試儀分別測試沸騰時兩款電磁爐的噪聲。 記錄整個過程中的最大值,環境音量在45dB左右。
米家電磁爐最大噪聲在67.9dB
普通的也才65.1dB。 測噪音我只怕是想多了。 水沸騰起來的聲音不都一樣嗎。 總結電磁爐已經多年沒有什么革新了,當我們都習慣了電磁爐全是方方正正的一塊板的時候,突然殺出個顏值帝,也是十分吸引眼球的。 但是就技術而言,米家看起來并未革新,只是加了智能系統,當然這系統加得漂亮,結合APP看完官方食譜躍躍欲試,增加了下廚的樂趣。 優點:
缺點:
個人拙見:
最后總體建議喜歡的就買吧,也沒比普通款貴多少,前提是家里缺個電磁爐。
|
電磁爐最大功率是多少瓦(米家電磁爐深度測試)
作者:網友投稿 發布時間:2020-11-20 15:29:20